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诗词标签:
译文
逐句全译
注释
1
清吹: 指管乐器。
2
鸣弹: 指弦乐器。
3
感: 感悟,有感于。
4
柏下人: 指葬在柏树下的墓中人。
5
安得: 怎能。
6
清歌: 清亮的歌声。
7
散: 发出。
8
绿酒: 新酒。刚酿出来的酒呈绿色,故称。
9
开: 启。
10
芳颜: 美好的容颜。指笑逐颜开。
11
明日事: 指将来之事,包括生死之忧。
12
襟: 心怀。
13
良: 甚。
14
殚: 竭尽。
全文
收起
赏析

这首诗语言不假绳削,抒情直诉胸襟,是本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诗中除却“绿酒”之“绿”字,全诗几乎未加任何着色之字,纯粹用接近口语的白话款款道出。这正是陶渊明平淡朴素诗风在本诗中的具体显现。

首二句以“今日天气佳”开篇,至于“佳”在何处,妙在哪里?是春光融融,还是秋日清爽?作者却只字未提。这正如他在名作《饮酒(其五)》写庐山晚景之美妙时也仅用了“山气日夕佳”五字一样,平淡朴素的美学追求和得意忘言的思维方式,使他只用一个无色的“佳”字点出自己的感受之悦和大自然的景色之美。这,正是此次墓柏之下畅游欢聚的主要契机。“清吹与鸣弹”一句则描约陶渊明与友人共游墓柏之下的欢快热烈的场面,管弦齐奏,笙歌并举。

中间四句是诗人怀着一腔自豪喜悦之情对这次欢聚畅游之因的明确解说。我们由此可进一步懂得“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对自然的感受是多么敏感丰富。正是这未尽详言的佳景,使诗人与友人一起尽情领略着自然的无私赐予和人生无累的欢快。三、四句道出欢会之因。五六句承接“清吹与鸣弹”五字,极写游乐之欢:清歌新声,绿酒芳颜觥筹交错,弦歌并发。

最后两句以“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二句收结。今日之欢乐坦荡如此,明日之未知坦荡如彼。这固然显示了陶渊明胸襟的坦诚,但又何尝不透露出诗人对明日生活的一种不可把握的惆怅呢?

慕柏硕茂,又值天气佳丽。当然值得欢宴鸣弹。但墓地毕竟是人生的最后归宿,能在慕柏之下达观处之,泰然自乐,并加以极力摹写,这无疑是抒情的直诉胸襟。同时,墓柏也给在世之人再次指明了最后归宿,明日之生耶?死耶?乐耶?悲耶?天气之佳耶?恶耶?似乎都是那样难以给予明确的把握。而对这一切,诗人也丝毫不加遮掩,和盘托出。如果撇开这淡淡之语下面的不平之感,单就其抒情方式而言,它仍然是直抒胸襟的抒情方式。

全文
收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就内容看,当是陶渊明归田以后的作品。《晋书·隐逸传》载:“(渊明)乃赋《归去来》(辞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征著作郎在晋安帝义熙九年(412),时陶渊明四十九岁,此诗可能作于是年,与《形影神三首》的创作时间相近。陶、周两家为世姻,陶渊明这次所游之地,抑或即周访家墓。

全文
收起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全文
收起作者
作者作品
《归去来兮辞》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更多关于陶渊明的古诗